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药用植物学是应用植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植物学、动物学、化学、中药学以及中医学等多学科的集合体。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中药类的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有关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正确鉴定药用植物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30个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代表药用植物特征和功效等。
2、掌握生药四大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常用生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3、熟悉生药学的基础理论,我国药典规定的生药标准规格及品质评价的方法,常用生药的代用品、伪品、混淆品等商品状况。
4、了解生药学的起源、本草沿革、国内外生药学的发展动态。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色谱分析》、《中医学基础》、《药理学》等课程为必需基础课开设的,同时又与学生后续学习的《中药学》、《方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相关。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 论
(一)课程内容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研究内容与任务;古代重要本草著作;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及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2、掌握:(1)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研究的内容
3、熟练掌握:(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概念 (2)道地药材的概念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课程内容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维管束及其类型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见的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植物组织的概念、功能、形态构造特点及类型,维管束概念及其类型。熟悉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2)细胞的显微构造和超微构造(或亚显微构造)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掌握:(1)细胞壁的特化与鉴别方法 (2)纹孔和胞间连丝的概念 (3)植物组织的概念(4)维管束概念及其类型
3、熟练掌握:(1)常见的植物细胞后含物的概念、种类及其药用价值、鉴别方法等 (2)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 (3) 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二章 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课程内容
根的形态、功能和显微构造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根、根系以及变态根的类型,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次生和异常构造。熟悉正常根、变态根的形态,侧根的形成。了解根的生理功能,根瘤和菌根的定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p#分页标题#e#
1、领会:(1) 正常根、变态根的形态(2)侧根的形成(3)根瘤和菌根的定义
2、掌握:(1)根、根系以及变态根的类型(2)根的异常构造
3、熟练掌握:(1)根尖的构造(2)根初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3)根的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课程内容
茎的形态、功能和显微构造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熟悉正常茎、变态茎的形态和类型,茎尖的构造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的构造,了解茎的基本形态与生理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茎的基本形态(2)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3)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4)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
2、掌握:(1)正常茎、变态茎的形态和类型(2)茎尖的分区和各区的特征及功能
3、熟练掌握:(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
第四章 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课程内容
叶的形态、功能和显微构造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叶的构造,熟悉叶的组成、叶的各部形态、复叶和变态叶的类型,了解叶的生理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叶的组成(2)叶的各部形态(3)变态叶的类型(4)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2、掌握:(1)叶序的基本类型(2)叶脉和脉序的定义以及脉序的类型(3)复叶的主要类型
3、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显微构造
如果您对“江苏自学考试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材大纲-自考”还有疑问,可立即咨询武汉大学自考招生网的客服老师:点击咨询
优势:自考专业课程30%的平时成绩,视频教学,通过率高。 [详情] |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药用植物学是应用植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植物学、动物学、化学、中药学以及中医学等多学科的集合体。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中药类的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中药新药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有关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正确鉴定药用植物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30个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代表药用植物特征和功效等。
2、掌握生药四大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常用生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3、熟悉生药学的基础理论,我国药典规定的生药标准规格及品质评价的方法,常用生药的代用品、伪品、混淆品等商品状况。
4、了解生药学的起源、本草沿革、国内外生药学的发展动态。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色谱分析》、《中医学基础》、《药理学》等课程为必需基础课开设的,同时又与学生后续学习的《中药学》、《方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相关。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 论
(一)课程内容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研究内容与任务;古代重要本草著作;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及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2、掌握:(1)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研究的内容
3、熟练掌握:(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概念 (2)道地药材的概念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课程内容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维管束及其类型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见的植物细胞后含物的种类,植物组织的概念、功能、形态构造特点及类型,维管束概念及其类型。熟悉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2)细胞的显微构造和超微构造(或亚显微构造)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掌握:(1)细胞壁的特化与鉴别方法 (2)纹孔和胞间连丝的概念 (3)植物组织的概念(4)维管束概念及其类型
3、熟练掌握:(1)常见的植物细胞后含物的概念、种类及其药用价值、鉴别方法等 (2)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 (3) 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二章 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课程内容
根的形态、功能和显微构造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根、根系以及变态根的类型,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次生和异常构造。熟悉正常根、变态根的形态,侧根的形成。了解根的生理功能,根瘤和菌根的定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p#分页标题#e#
1、领会:(1) 正常根、变态根的形态(2)侧根的形成(3)根瘤和菌根的定义
2、掌握:(1)根、根系以及变态根的类型(2)根的异常构造
3、熟练掌握:(1)根尖的构造(2)根初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3)根的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课程内容
茎的形态、功能和显微构造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熟悉正常茎、变态茎的形态和类型,茎尖的构造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的构造,了解茎的基本形态与生理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茎的基本形态(2)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3)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4)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
2、掌握:(1)正常茎、变态茎的形态和类型(2)茎尖的分区和各区的特征及功能
3、熟练掌握:(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
第四章 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课程内容
叶的形态、功能和显微构造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叶的构造,熟悉叶的组成、叶的各部形态、复叶和变态叶的类型,了解叶的生理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叶的组成(2)叶的各部形态(3)变态叶的类型(4)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2、掌握:(1)叶序的基本类型(2)叶脉和脉序的定义以及脉序的类型(3)复叶的主要类型
3、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显微构造
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9-2021 武汉大学自考专升本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武汉大学交流信息网站,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