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怀民)武汉大学近日一项研究发现,为肾脏疾病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靶点,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过去医学界认为,蛋白尿是肾脏病变产生的结果,后来发现蛋白尿患者肾脏纤维化加速。专家据此怀疑尿蛋白不仅是肾脏病变的结果,还有可能是肾脏病变的“元凶”,但一直未能找到直接证据。而且,医学界关于尿蛋白对肾脏的“毒害”机制也缺乏系统认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病内科医师李晓宁研究发现,蛋白激酶(C-delta)在蛋白尿中表达升高,会成为尿蛋白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的“凶手”。如果抑制住了蛋白激酶在蛋白尿动物肾脏中的表达,就可以成功抑制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损伤。
李晓宁等研究人员发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并且同时发现了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性事件以及晚期特征性事件等,从而分别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白蛋白对肾小管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为了找到治疗手段,李晓宁等研究人员分别用化学药物和基因转染的方法,成功抑制了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损伤。这一结果,在蛋白激酶基因敲除的蛋白尿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家们有望通过药物控制蛋白激酶水平来遏制蛋白尿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李晓宁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PKC-delta promotes renal tubular cell apoptosis associated with proteinuria(《蛋白激酶C-delta促进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管细胞凋亡》)在国际肾脏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ASN)2010年第七期发表。JASN专门为这篇文章配发了近2000字的综述。
李晓宁2006年考上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由美国佐治亚医学院和武汉大学联合培养,这篇论文是她在赴美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编辑:陈丽霞)
优势:自考专业课程30%的平时成绩,视频教学,通过率高。 [详情] |
本网讯(记者 王怀民)武汉大学近日一项研究发现,为肾脏疾病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靶点,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过去医学界认为,蛋白尿是肾脏病变产生的结果,后来发现蛋白尿患者肾脏纤维化加速。专家据此怀疑尿蛋白不仅是肾脏病变的结果,还有可能是肾脏病变的“元凶”,但一直未能找到直接证据。而且,医学界关于尿蛋白对肾脏的“毒害”机制也缺乏系统认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病内科医师李晓宁研究发现,蛋白激酶(C-delta)在蛋白尿中表达升高,会成为尿蛋白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的“凶手”。如果抑制住了蛋白激酶在蛋白尿动物肾脏中的表达,就可以成功抑制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损伤。
李晓宁等研究人员发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并且同时发现了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性事件以及晚期特征性事件等,从而分别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白蛋白对肾小管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
为了找到治疗手段,李晓宁等研究人员分别用化学药物和基因转染的方法,成功抑制了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损伤。这一结果,在蛋白激酶基因敲除的蛋白尿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家们有望通过药物控制蛋白激酶水平来遏制蛋白尿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李晓宁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PKC-delta promotes renal tubular cell apoptosis associated with proteinuria(《蛋白激酶C-delta促进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管细胞凋亡》)在国际肾脏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ASN)2010年第七期发表。JASN专门为这篇文章配发了近2000字的综述。
李晓宁2006年考上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由美国佐治亚医学院和武汉大学联合培养,这篇论文是她在赴美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编辑:陈丽霞)
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09-2021 武汉大学自考专升本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武汉大学交流信息网站,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