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武汉大学自考 > 学习资料 > 武汉大学论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武汉大学论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来源: 武汉大学自考 发布时间:2011-10-22 10:55 点击数:269

以下是武汉大学自考教育学论文,标题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班级文化不在于形式和花哨,而在于实用性和教育性, 班级文化应以实用为主,不应只追求表面漂亮。如:黑板报。好多班级的黑板报(包括学校黑板报)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并没有多少同学在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二、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优化教室环境: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优化教室环境就是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在优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领全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二)、主导班级舆论:创建班级文化的手段
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风向标,它从内心深处制约着同学们的价值取向,从外在方面规范着他们的行事原则。新课改条件下学生们由于受时代的影响,他们的处事行为和风格日益多元化,但同时又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建设颇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独具慧眼不断挖掘具有自身班集体特色的典型和榜样,将视线投向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无论是课堂内还有课堂外,只要是符合社会进步,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事迹都可以推广宣扬,这要求班主任一是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以个人的好恶、亲疏树典型,而应面向全班学生。二是不能只以成绩论典型,在小学阶段学业成绩的好坏当然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应成为唯一标准。三是多正面,少反面。好典型好榜样的树立,尤其是班内的优秀典型,固然对同学们有极为直接的现实感召力,而历史的现实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也是不可或缺的参照物。在宣传渠道上可充分利用黑板报、班报等班级舆论,在抓典型、树榜样中充分发挥其吹鼓手的作用,同时又将其作为一道精神防火墙,防止班级木马对班级文化的进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班级精神文化不断地强化和弘扬
  实践是第一性,精神始终是第二性,一定的精神文化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形式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作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同样如此,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台,那么不管有多么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也会窒息,据此班主任要完成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班级优秀的精神文化内化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力,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加以实施。开展有效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增长各种见识,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通过同学们之间相互沟通和情感交流形成一种完整的健康心理,弥补一些学生在情感、心理上的缺失,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完整的人格。
(四)、加强自我管理:创建班级文化的动力
自我管理强调以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为中心内容。加强自我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人人受教育。在知识经济已崭露头角的今天,班级文化建设要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能激发其实施班级文化目标的内动力。
在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要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努力把班级文化建设变成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班主任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具体指导,不能放任自流,要采用组织手段,民主选举和调整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建立班、队、会、团等多样化小组,为每个学生安排具体的管理岗位,形成有组织的正式关系网络,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正式的地位,让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要动员组织全班学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我,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推动班级文化建设驶上健康的快车道。
(五)、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创建班级文化的源泉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新型的班级人际关系表现为:学生热爱班集体,并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集体的目标一致,成为实现集体目标的积极的辅助力量。构建新型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合作氛围,既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从而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精神源泉。
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一方面要优化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素养。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二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待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要建立师生情感。教师要把一片爱心洒向所有学生,不仅与学生进行课内交往,还要增加课外交往。四是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教师要积极支持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应实行教师集体指导下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教师一是要为学生创设交往条件,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二是要指导学生判明交往情境,主要指导学生正确判明特定交往情境中的交往准则、交往伙伴的需要、性格、交往风格和当时情绪以及与本人的关系等,然后确定自己适当的交往方式,以及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办法,使学生逐步积累交往经验。三是要校正交往的主导内容,要求主导内容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加强双方的团结、双方与他人的团结。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如果您对“武汉大学论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还有疑问,可立即咨询武汉大学自考招生网的客服老师:点击咨询
学习资料
学校首页 招生专业 自考简章
成考简章 常见问答 网上报名

武汉大学论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来源: 武汉大学自考   点击数:269

发布时间:2011-10-22 10:55

以下是武汉大学自考教育学论文,标题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班级文化不在于形式和花哨,而在于实用性和教育性, 班级文化应以实用为主,不应只追求表面漂亮。如:黑板报。好多班级的黑板报(包括学校黑板报)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并没有多少同学在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二、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优化教室环境: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优化教室环境就是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在优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领全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二)、主导班级舆论:创建班级文化的手段
班级舆论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风向标,它从内心深处制约着同学们的价值取向,从外在方面规范着他们的行事原则。新课改条件下学生们由于受时代的影响,他们的处事行为和风格日益多元化,但同时又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建设颇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独具慧眼不断挖掘具有自身班集体特色的典型和榜样,将视线投向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无论是课堂内还有课堂外,只要是符合社会进步,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典型事迹都可以推广宣扬,这要求班主任一是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以个人的好恶、亲疏树典型,而应面向全班学生。二是不能只以成绩论典型,在小学阶段学业成绩的好坏当然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应成为唯一标准。三是多正面,少反面。好典型好榜样的树立,尤其是班内的优秀典型,固然对同学们有极为直接的现实感召力,而历史的现实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也是不可或缺的参照物。在宣传渠道上可充分利用黑板报、班报等班级舆论,在抓典型、树榜样中充分发挥其吹鼓手的作用,同时又将其作为一道精神防火墙,防止班级木马对班级文化的进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班级精神文化不断地强化和弘扬
  实践是第一性,精神始终是第二性,一定的精神文化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形式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作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同样如此,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搭台,那么不管有多么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也会窒息,据此班主任要完成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班级优秀的精神文化内化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力,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加以实施。开展有效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增长各种见识,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通过同学们之间相互沟通和情感交流形成一种完整的健康心理,弥补一些学生在情感、心理上的缺失,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完整的人格。
(四)、加强自我管理:创建班级文化的动力
自我管理强调以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为中心内容。加强自我管理,就是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人人受教育。在知识经济已崭露头角的今天,班级文化建设要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捍卫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能激发其实施班级文化目标的内动力。
在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要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努力把班级文化建设变成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班主任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具体指导,不能放任自流,要采用组织手段,民主选举和调整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建立班、队、会、团等多样化小组,为每个学生安排具体的管理岗位,形成有组织的正式关系网络,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正式的地位,让他们各司其职,人尽其才。要动员组织全班学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我,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推动班级文化建设驶上健康的快车道。
(五)、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创建班级文化的源泉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新型的班级人际关系表现为:学生热爱班集体,并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集体的目标一致,成为实现集体目标的积极的辅助力量。构建新型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合作氛围,既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从而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精神源泉。
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一方面要优化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素养。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二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待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要建立师生情感。教师要把一片爱心洒向所有学生,不仅与学生进行课内交往,还要增加课外交往。四是采用民主型领导方式。教师要积极支持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应实行教师集体指导下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教师一是要为学生创设交往条件,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二是要指导学生判明交往情境,主要指导学生正确判明特定交往情境中的交往准则、交往伙伴的需要、性格、交往风格和当时情绪以及与本人的关系等,然后确定自己适当的交往方式,以及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办法,使学生逐步积累交往经验。三是要校正交往的主导内容,要求主导内容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加强双方的团结、双方与他人的团结。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Copyright 2009-2021 武汉大学自考专升本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武汉大学交流信息网站,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